何佳主任,广东省自然医学研究会(中医膏方)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常务委员,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主任中医师。
【专业擅长和临床经验】
本人师承全国“国医大师”沉宝藩教授、全国名中医周铭心教授,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近20年,中西医理论知识和临床实践经验丰富。致力于中医及中西医结合治疗和防治心脑血管病、高血压内科疾病。对高血压病及并发症、心脑血管疾病、冠心病、糖尿病、中风后遗症、更年期综合征、胃病、咳喘、失眠、关节痛、月经不调等疾病及中医“治未病”有一定的临床经验。秉承沉老“痰瘀同治”心脑血管疾病的指导下擅长应用“痰瘀同治八法”——润肺化痰、滋阴养血通络;温化痰饮、活血祛瘀;补血养血、化痰祛瘀;养阴化痰、活血祛瘀等治疗心脑血管病。既承《内经》之旨、汲前贤名家之长,或数法同用,不拘泥教条,并将中医辩证论治与立法方药有机结合,灵活运用古方经验痰瘀同治,包括天麻钩藤饮、半夏白术天麻汤、补阳还五汤、温胆汤、血府逐瘀汤、炙甘草汤及协定方如益智治呆方、心痛宁方、养血通络方、养心安生方痰瘀同治,在临床中起到一定疗效。
【学术思想和学术成果】
沉宝藩教授级周铭心教授均为全国第四、五、六批老中医药学术经验继承导师,本人跟师叁年总结国医大师沉宝藩教授“痰瘀学说”的理论及辨证施治的特点,形成其痰瘀同治的独特辨证论治体系,阐述沉宝藩教授形成痰瘀同治的学术思想轨迹及学术成就。
在继承沉师痰瘀同治的基础上,本人立足临床专业,潜心专研,提出痰瘀同治在心脑血管病中的重要地位,痰瘀同治理论在眩晕、中风、胸痹、血浊应用其中。(1)高血压:强调诊治高血压病血瘀化风为患,采用痰瘀同治治法。肝火亢盛。络脉瘀阻者当泻肝清火通络;阴虚阳亢,络脉瘀阻者当滋阴平肝熄风通络。痰湿壅盛,络脉瘀阻者当化痰息风通络;阴阳两虚,络脉瘀阻者应当滋阴补阳通络。本人在H型高血压治疗提出“益气、化痰、通络”中医治法,应用古方,气血并重,补气逐瘀,应用虫药,搜风通络,加强介药,滋阴潜阳以达痰瘀同治、血脉同治的目的。(2)冠心病:胸痹心痛主要病机为痰瘀交阻于心胸,窒塞阳气,络脉阻滞。气虚为本,瘀血为标是主要致病因素。确立活血化瘀贯穿于本病治疗的始终。寒、痰、瘀、阴阳、气血亏虚均可造成心脉痹阻不通则痛,临床多见血瘀与痰浊交阻至表现。心脉瘀阻,气滞痰结治以宣痹化痰,祛瘀止痛;痰浊壅塞,心脉闭阻治以豁痰泻浊,化瘀通络;痰热郁闭,心脉瘀阻治以清心化痰,祛瘀通络;心气不足,痰瘀交阻治以补益心气,化痰祛瘀,心阴亏虚,痰瘀阻络治以滋养心阴,润燥化痰祛瘀。(3)高脂血症:为本虚标实之证。本虚为正气、脏腑功能虚损,标实为痰浊血瘀。化痰降浊活血通络为主要治法。温热瘀阻须清热除湿通络;脾虚痰盛瘀阻须健脾燥湿,化痰通络;脾肾两虚,痰瘀交阻须健脾补肾,化浊通络。气滞血瘀,瘀浊内阻须活血理气,化浊通络而辨证施治。在实践中学习前辈高尚的医德医风、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治学方法,从临证实录的角度应用痰瘀同治及选方用药获得有效性。
本人跟随周铭心教授运用方剂计量学探寻古代及近代名医大家临证用药习惯揭示其学派渊源及个人处方用药特色与地域性特征的关系,梳理清代早期医家临证处方用药特点为甘温并用、苦寒同举,佐以辛酸;温热寒凉,各有发挥;补泻合宜,清利兼施;重视脾胃,不离肺心,不忘肾经。尤其临证在诊治妇科病如闭经、月经不调、带下病、不孕等有其独到临证维度,尤为重视治未病的中医调适。
跟师期间参与导师学术思想及临床经验的编撰,《沉宝藩临证治验辑要》及《周铭心学术思想与临证经验集》,其中《沉宝藩临证验辑要》入选名家学验薪传丛书。本人是沉宝藩、周铭心名医工作室的重要成员,负责导师临床经验的整理及学生的带教工作。
【重要社会任职和社会活动经历】
担任广东省自然医学研究会(中医膏方)委员,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综合医院中医专业常务委员,新疆医学会高血压分委会青年委员。